教学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平台 -> 正文

百草园简介

发布日期:2024-09-01

百草园位于湖北医药学院环校北路药学院教学楼后方,始建于2010年,投资约110万,园区面积4300平方米。清代古籍《兴山县志》记载炎帝神农氏尝百草之地即为神农架林区,林区北倚十堰市房县和竹山县,百草园之“百草”便取之于此。现代文学家鲁迅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引导学生“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百草园由“二园一池一墙”组成,规划种植药用植物约280种。推开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二园”中的一园,目前种植药用植物69科,173种。此园从高空俯视为一八卦图,甚是妙哉。每到春夏,百花盛开,煞是好看。沿东面台阶而上,便来到了第二园—红豆杉园。红豆杉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植物,被誉为“植物大熊猫”,也是鄂西北名贵树种,园中有一棵树龄近百年。

百草园的“一墙”在一园与二园的交界处,其上刻有神农氏和李时珍画像。借用“神农乃数民尝百草之滋味,当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的典故,缅怀先祖实践、智慧与奉献精神。其著《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湖北蕲春人,出身于中医世家。他游历千山万水,参考历代医药典籍,记录上千万字札记,用了近三十年时间完成巨著《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约80%来源于武当山地区),附药图1000余幅,载附方10000余首,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被国外学者誉为“东方药学巨典”。墙的另一面刻有神农四宝“四个一”,文王一支笔(蛇菰)、七叶一枝花(重楼)、江边一碗水(八角莲)、头顶一颗珠(延龄草),其背后的传说以及药用价值让人津津乐道。墙边有“一池”,池中鱼儿畅游,睡莲幽香。

百草园是具备科普、教学、科研三大功能的实践基地,为培养“懂医、精药、强用”的应用型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百草园承担着药学类专业本科生《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与生药学》《中药资源学》等专业课程的教学科研任务。相关课程设置在春季学期,正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利于学生们在园区识别和辨认药用植物。百草园配套建设在线数字标本馆“武当百草园数字标本馆”,收录了远远超过园区药用植物数量的品种。网站重点介绍药用植物的科属,拉丁名,功效主治等,同时外链“中国植物志”“中国药典”等网站,全面加强学生识药辨药的能力。依托百草园,学院已举办了十届中药鉴定大赛,以赛促学,取得良好成效。同时学生自发组织中药手绘大赛,制作药食同源的特色小吃,寓教于乐,让百草园变成学生喜爱的学习场所。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强化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也充分体现“以本为本”“四位一体”的教育理念。

百草园

百草园实践教学

上一条:药学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