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王振忠)7月18日-20日,“问药武当”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丹江口市、武当山特区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两地中药产业的发展,为编制《十堰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0)》采集数据。

实践队克服高温酷暑、山高林密、弯多路窄等困难,用3天时间辗转600余公里,前往丹江口市、武当山特区2市区6乡镇,与卫健局、农业局、自然资源所等多个职能部门接洽,考察了共同生物、武当药业、蒿口村等6家中药产业加工地,丁家营铜架山、石鼓盘道村等6处典型中药种植地,深入了解中药生产过程的现状及关键问题。

据悉,截止2022年上半年,丹江口市人工种植中药材面积4.57万亩,产量3199.89吨,总产值约5183.8万元。2021年全年产量3842.1吨,产值1.46亿元。武当山特区受限于区域面积及功能定位,人工种植中药材面积为655亩,有黄精、吴茱萸、木瓜等十几个品种,重点在武当黄精的品牌培养,其深加工产品产值为860万元。为全面了解中药野生资源分布情况,实践队与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参与者、丹江口市中医院刘晖进行访谈,了解到此项目自2014年始,2018年通过省验收,共有128科、625种野生药用植物。
武当山道教医药入选了湖北省非遗项目,是中药产业链重要组成部分。实践队实地考察了2家道医馆,就道医药的发展现状、面临问题、未来发展等问题进行多方面交流,了解到对道方经典的保护性挖掘整理、开发性研究保护等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此次调研深入实地了解了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为本次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采集了相关数据,获取了部分一手信息,同时也是药学院分党委“三下一联”、“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