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罗寒 何雪莱 方佳丽)由湖北省教育厅“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支持、湖北医药学院主办的“创新药物概念验证国际论坛”于2025年10月27日至29日在湖北十堰成功举办。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的14位权威专家学者受邀到会,共绘新药研发新蓝图。
湖北医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罗杰在论坛致辞中指出,概念验证有助于提升研发效率、节约资源并增强科研转化的确定性。为响应国家号召,湖北医药学院正式成立概念验证中心,并以此为契机举办本次盛会,汇聚各方共同探讨创新药物概念验证的路径与方法。
时值建校60周年,罗杰校长回顾了学校的办学历程与特色,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在发展建设中取得的成果。他表示,这些成绩离不开各位专家和同行一直以来的支持,期待未来携手共进,合力建设高水平的医药大学。
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张永祥教授作了题为“科技创新与新药创制”的专题报告,系统梳理了“创新药”的概念内涵与发展脉络,围绕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催生的药物发现的全新路径,呼吁广大学者进一步加强新药创制相关重大基础与转化研究,以促进我国新药研发高质量创新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国药理学会原副理事长陈建国教授作了题为“基于肠道菌群调控的抑郁症发病机制与干预药物研究”的报告,从提出抑郁症发病新假说到发现新靶点和新药物,通过两个具体的研究案例,生动讲解了肠道菌群介导的肠-脑轴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南昌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熊玉卿教授则从“从研究者视角解析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创新临床研究技术要素”的角度,深入剖析和探讨了创新临床研究的具体内容、影响因素以及研究者在设定研究目标、方案中的关键因素,为创新药物的临床研究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日本国际健康与福利大学医学院的Tatsuo Shimosawa教授以“We have tools, Translate our basic research to the real world”为题,系统展示了如何将基础研究成功转化为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现实成果。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Timo Tapio Myöhänen教授作了题为“Protein phosphatase 2a (PP2a) as a drug target for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的报告,以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的治疗为切口,分享了其团队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靶点发现、新药研究及转化的相关工作。

北大医学部泰州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中心创新药物研发平台科学家李绍巍以“Innovative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为题,围绕美国创新药物研发进展,介绍了人工智能与类器官在未来创新药物研发领域的重要性、挑战性以及应用方向,为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了诸多视角。

中国药科大学、北大医疗鲁中医院I期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候杰教授聚焦行业状况与关键里程碑、政策支持与监管改革、注册审评流程变化与路径选择以及国内外的经典案例,作了题为“中国新药研发临床试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精彩报告。

海军军医大学缪朝玉教授以“基于分泌蛋白和类器官的新药研究”为题展示了其团队在分泌蛋白新靶点/标发现以及人脑类器官移植用于疾病治疗的研究成果。
北京大学杨宝学教授作了题为“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urea transporter inhibitors as novel diuretics”的报告,以团队在尿素通道新靶点发现与新药研发上的成果为例,生动阐释了创新药物研发中靶点验证、药物筛选与结构优化等关键环节。
南京中医药大学麻彤辉教授以“水通道蛋白介导的肝脏水盐代谢、糖脂代谢和氧化应激调控”为题,系统阐述了其团队在胆结石治疗新靶点-肝脏水通道蛋白上的研究突破,揭示了该蛋白介导的肝脏水盐代谢、糖脂代谢与氧化应激调控机制。
天津医科大学陈雄文教授作了题为“心脏疾病的基因治疗探索”的报告。揭示了通过心肌细胞特异性PKA抑制,可有效预防与治疗因压力过载导致的心室重构、心肌肥大及心力衰竭,为心脏病治疗提供了一条兼具创新性与安全性的新路径。
南京中医药大学杨烨教授作了题为“基于毒性药物探针抗肿瘤靶标发现与干预”的报告,展示了其团队运用“以毒寻靶”策略助推“老药新用”的研究工作,通过基因、蛋白质和细胞生态三大时空维度,揭示了多发性骨髓瘤“蛋白严重过载”的发病新机制。其“原创靶药”的研究与转化有助于推动创新药物研发与药学学科发展。
美国乔治亚医学院Regents荣誉教授董政作了题为“The Cell Biology of Kidney Injury, Protection and Repair”的报告,系统阐述了线粒体稳态、细胞自噬、表观遗传调控和DNA损伤应答在肾脏损伤、保护和修复方面的研究工作,为慢性肾脏病和急性肾损伤的创新药物发现提供了全面视角。

美国布朗大学医学院庄守纲教授作了题为“Targeting epigenetic modifications: a new strategy for AKI treatment”的报告,聚焦急性肾损伤中表观遗传修饰与靶点发现,揭示了多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和DNA甲基转移酶与肾病的密切关系,为治疗慢性肾病和急性肾损伤提供了新策略。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创新药物研发搭建了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平台,分享了领域内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凝聚了对于加强概念验证、推动新药创制高质量发展的广泛共识。湖北医药学院以此为契机,开启了赋能医药创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篇章。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依托此类高水平学术活动,汇聚全球智慧,为加快建设高水平医药大学、服务“健康中国”战略贡献更大力量。(审核 李飞)
